第三百九十四章 复起

平仄客 / 著投票加入书签

书迷楼 www.shumi.la,最快更新嫡长女最新章节!

    紫宸殿的旨意传出来的时候,朝堂一片哗然。

    先前皇上遇刺的消息传出来,朝官们都知道中书舍人卞乎义为皇上挡了一剑,可是随即,关于卞家设局刺杀皇上的流言,就传遍了京兆。如今皇上罢了卞乎义的职务,正是印证了那个流言的真实性。

    难道卞家真的如此胆大?但若卞家如此胆大,皇上不可能只是罢了卞乎义的职位,就连卞之和也应该一并撤职了才是的,为何会如此轻拿轻放?

    这当中的起承转合,令得朝官们眼迷扑朔了。

    可是紫宸殿除了这个旨意之外,再没有别的消息传出来了;顾命大臣们就连上朝,也都无本启奏了,一片静默。

    见此,朝官们也都集体噤声了,什么都不说,就是最好的。

    尚书右仆射府,卞之和在知道孙儿被罢职之后,仿佛瞬间老了几岁。这一场谋划,原本是为了将左良哲踢出局,眼看着已经成功了,却陡然转了个弯,卞家额可谓损失惨重。

    卞乎义伤重还不算,还被罢了职,卞家没有了中书舍人这个职位,也就没有了在中书省灵通的耳目。更严重的是,景兴帝既有这个旨意,就说明他相信了京兆的流言,已经开始对卞家猜疑了。

    卞之和能在景兴帝面前站住就不错了,什么顾命大臣首位,左右皇上的心意,那基本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从就任兵部尚书开始,卞之和就一帆风顺,升官加等的速度,是前所未有的,高位权重的显耀,也一直居于人上。这一次的事情,是卞家所经历的霜冻低谷,也是卞之和难以接受的失败。

    这当中的转折,就是因为那一场铺天盖地的流言!

    想到这里,卞之和就对散布谣言的人恨之入骨。

    这个时候,卞传肃和卞之和,都不能肯定散布流言的人是不是左良哲了。这个流言,对于左家帮助甚大,左家是绝对的受益者。然而,就是因为这个手笔太快太大了,反倒不像左良哲做的事情。

    若是左良哲有这样的本事,又怎么会被卞家设局到丢了救驾之功?

    “且等着吧,看看谁还能从这个流言之中得益,就可以知道针对卞家的这些事情,是谁做的了。”卞传肃的脸色,并没有比卞之和好多少。

    卞传肃与卞之和父子咬牙切齿地讨论着那场流言,左良哲和左彦这一对祖孙,却想把这场流言供起来了。

    这则流言,对于左家来说,实在是意义非凡。左彦不仅从皇上遇刺一事中摘了出来,还保住了中书舍人这个位置。三年罚俸,这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处罚。

    究竟是谁,帮了左家这么大的忙呢?他有什么好处?左良哲在想这个问题。只是目前看来,除了左家,还真看不出有谁能从流言中得益。

    随着黄延庆以雷霆手段将金吾左右卫上下肃整了一番,宫中的守卫就更加森严了。黄延庆精心挑选的数名金吾左卫,除了皇上沐浴休息,片刻都不敢离开皇上的身边,以确保皇上的安全,更要确保他不会微服出宫。

    事实上,就算没有金吾卫看管着,景兴帝也绝对不想出宫了。宫外面虽然热闹,但也太危险了,遇刺的绝望感,景兴帝时不时会想起,而后对宫外的世界充满了畏惧。

    京兆的流言在慢慢平息,然而皇上遇刺带来的影响,迟迟未能消退。这首先体现出来的,就是顾命大臣的精神气象。

    卞之和虽然还在尚书省任职,还是如常上朝,但变得沉默寡言,仿佛对朝政的事都不敢兴趣了;左良哲也变得低调起来,平素圆滑的嘴皮子,就像缝上了一样,轻易听不到他的话语了;黄延庆和卫复礼这两个凑数的顾命大臣,一向都是多听少说的。

    这样几个顾命大臣,似乎都变得萎靡了。

    “朝堂的情况如此,还是要有人来主持大局才是。军国重务的开展,还是需要肱骨大臣来执行。皇上心中,可有考虑?”寿宁宫内,容太后这样对景兴帝说。

    “这主持大局的人,朕也正在考虑。母后可有良言?”景兴帝在容太后面前,总是恭敬跳脱些的,和他的年龄相符。

    “先帝留下的七位顾命大臣,七者去了其五。如今就只有打黄延庆和卫复礼了,然而他们一个长期在军中,一个学究气太浓,不适合挑大梁。”听了景兴帝的问话,容太后没有给出建议的人选,只是分析了当前顾命大臣的情况。

    “母后说的是……”景兴帝只能回这样一句话,容太后说的,的确是事实。朝臣之中,似乎真是缺了这样的一位重臣。

    “依哀家看,沈华善的病已经养得七七八八了,也该是时候重返朝堂了。沈华善从你还是十二皇子的时候,就站在你身后了。小惩可以,大诫就不必了。有他辅助于你,母后也能放心。”

    这一次,容太后则是说出了她心目中的人选。之前她就觉得,左家和卞家势重了,一个是外戚之家,一个是慕太妃的娘家,容太后对这两家没有信任感和亲切感。她始终都觉得,沈华善才是亲信。

    若是沈华善还在朝堂,就绝对不会出现皇上微服外出这样的荒唐事;刺杀的后续,也定会处理得妥妥当当的,哪里会有这些顾命大臣的颓靡。

    景兴帝险些出了意外,这令容太后更加觉得沈华善的重要了,起码沈华善在朝堂的时候,景兴帝就没出现过意外。

    “朕考虑考虑,要母后为儿臣费心了。”景兴帝对于容太后心目中的人选,并不感到意外。容太后和沈家的交情一向都不错,现在朝堂有事,需要有人稳定臣心,容太后首先想到的,就是沈华善了。

    有了容太后的建议,还有先前楼乐封的的请求,让景兴帝一时沉吟:或许,沈华善离朝静养的时间,差不多可以结束了。

    没几天,朝官们就发现,皇上提到顾命大臣沈华善的次数多了起来。比如中书侍郎楼乐封在汇报之后,景兴帝会说这么一句:“楼大人的奏折,过于啰嗦了。当年沈华善的汇报,可做得比这个要好。”

    又比如,又西宁道和岭南道的文书上报时,景兴帝也会说:“沈华善在教子这一点上,的确很不错。”

    皇上都说得这么明显了,这代表的是什么意思,朝官们自然都清楚。看来,早前因献俘礼而离朝静养的沈华善,很快就可以重返朝堂了。

    在景兴帝吩咐少府监往沈家送去好几箱赏赐之后,朝官们就更加肯定了,曾经的詹事大人,先帝留下的顾命大臣沈华善,又再度获得了皇上的恩遇,他不日将重返朝堂,这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果然,过了几天,内侍首领唐密就带着景兴帝的口谕,去到景泰大街的沈宅了。这个口谕的内容很简单,就是令沈华善参加三日后的早朝,此乃上意,不得有误。

    这个口谕,彰显的,是景兴帝的态度,非是沈华善自求回朝,而是景兴帝亲自下令,而且来沈家宣口谕的,还是内侍首领,而不是一般的小内侍,这当中的差别,就是朝官所说的帝恩了。

    帝恩反复无定,得者欢喜不已青云直上,失者痛不欲生深谷跌落。

    对这一点,沈华善反而无感。帝恩这种不靠谱的东西,他向来不过分看重,所以不管失去或者得到,都能淡然对待。宠辱不惊,或许说的就是这样。

    三日后的早朝,很快就到来了。沈华善遵照旨意,穿着三品紫色朝服,挂上金鱼袋,在卯时初,就出现在宣政殿门外了。

    见到沈华善的时候,朝官们是反应不一的。绝大多数的朝官,都在感叹沈华善所得圣眷非常。明明都已经被皇上勒令静养了,只短短两个月的时候,他就复起了,而且还是皇上亲自去请他回来的!——前往沈家宣口谕的是内侍首领,这一点,不少朝官都知道的。

    国子祭酒卫复礼和御史中丞杨简锐等人,见到沈华善的时候,都很高兴。当初沈华善离朝的时候,他们都在想着他什么时候才能回来,甚至,他们都作好了半年一年的准备。却没有想到,短短两个月不到,他就回来了!

    相比卫复礼等人的欢喜,沈华善本人,倒和往常一样,微笑着和他们打招呼,还对其余的朝官点点头。他脸上带着的,是和往常一样的笑容。这笑容,和善而亲切,又有些云淡风轻的意味。

    这个笑容,落到卞之和眼中,却感觉无比刺目。他恨不得立即上前去打散沈华善的笑容,可是他站着没有动,只死死盯着沈华善,眼里有着无法掩饰的恨意。

    听到内侍首领去沈家宣口谕的时候,卞之和就反应过来了。原来,沈华善才是京兆流言的直接受益者,这次京兆流言背后的人,竟然是早就离朝静养的沈华善!

    借由这一次刺杀和流言,沈华善顺利重返朝堂,这一切,都是沈华善设的局!而自己所想的谋救驾之功,或许早就落入沈华善谋算的局中了,而卞家和自己的孙子,竟然成为了沈华善重返朝堂的踏脚石!

    我卞之和,定和沈家不死不休!看着沈华善的笑容,卞之和心中立誓,眼里的恨意越发炽盛。

    他却忘了,沈华善离朝静养,也是他设局陷害的结果。如今,只是一还一报。卞家如今失势,只能说技不如人,这有何好不死不休的?

    感应到了卞之和的恨意,沈华善抬起头来看着他,倒是微微一笑。这两个月离朝静养,他都过来了,卞之和的恨意,何有可惧?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