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诸侯会盟

清都无我 / 著投票加入书签

书迷楼 www.shumi.la,最快更新三国之鬼谋最新章节!

    荀听得郭嘉说‘防患于未然’之际,看向郭嘉的眼中便带上了疑问。

    郭嘉见之也未解释什么,只问道:“文若,公达何时来归?”

    “公达正在袁绍处,我亦不知他将作何打算。”

    “主公除董卓之举失败,将会助长其气焰,洛阳百官必不会忍气吞声,朝中有识之士必会再设计谋除去董卓。而洛阳之外,也必有人不甘寂寞欲执大义这枚棋子以号召天下,文若还应及早做好准备。”

    程昱闻言放在棋局上的注意力分散了出来,问道:“奉孝所言何人?”

    郭嘉不答,抬手就截去了程昱棋盘上的一条大龙。

    程昱低头一看,立刻对着郭嘉吹胡子瞪眼睛。

    荀此时说道:“奉孝所言之人,若我猜测无误应是袁本初。”

    一句话再次转移了程昱的注意力:“袁本初?他若跳出来讨伐董卓倒也不错,毕竟袁家四世三公,号召力非同一般。”

    荀看向郭嘉:“可有胜算?”

    “就理论上来说,若各诸侯都响应了,董卓则必败无疑。”

    “实际上呢?”

    “那就只有天知道了。”郭嘉说完起身对程昱道:“先生已败,现愿已足,就好好为主公做事吧,待嘉空闲之后再与先生手谈,嘉告辞。”郭嘉施施然一礼便离开了。

    程昱瞪了荀一眼,埋怨道:“都是文若不好,谈什么不好谈政事,害老夫分心又输给奉孝那个臭小子了。”

    “哈,仲德先生还是先随处理政务吧。”

    不过数月因袁氏一族留在洛阳城中的族人尽数被董卓所诛,此消息疯传天下之后,袁绍怒誓必诛董卓。随后袁绍向天下诸侯发出邀请,言要共同讨逆,清君侧。

    曹操得到袁绍邀请后第一次正式召集了众人前来议事,文臣荀为首,陈宫次之随后是程昱等人,荀之上却空出了第一的位置。

    曹操步入议事厅见到文臣空出的首位挑了挑眉,坐到了主位。

    “今天召集诸位是为了共商袁绍之请。”

    “主公且慢,还有一人未到,主公是否应先等下此人。”

    曹操看向说话的陈宫,几不可见的皱了下眉。

    就在大厅气氛有些凝滞之际,门口出现了一抹青色身影缓步走了进来。

    “嘉因故来迟,还望主公恕罪。”

    陈宫首次见到郭嘉,见其轻慢之态,心生不喜,口中更是咄咄逼人:“有什么重要的事能让臣下迟到,却让主公久候的?”

    郭嘉也不看说话的陈宫,只将手中拿着的竹简递给了曹操。

    曹操拿了竹简,边打开边指了指空着的位置:“奉孝,坐。”

    郭嘉依言坐在了文臣首位,陈宫眼中略过一抹不甘,荀见之心中有些不安。

    曹操看完竹简之后,一拍桌案大笑道:“知曹操者,郭奉孝也!”说着就将竹简传了下去,让众人一一观视。

    陈宫拿到竹简后,带着挑剔的眼光看了起来,原来这是一篇檄文,一篇征讨董卓的檄文。

    檄文曰:“操等谨以大义布告天下:董卓欺天罔地,灭国弑君;秽乱宫禁,残害生灵;狼戾不仁,罪恶充积!今奉天子密诏,大集义兵,誓欲扫清华夏,剿戮群凶。望兴义师,共泄公愤;扶持王室,拯救黎民。檄文到日,可速奉行!”

    在众人传阅檄文时,郭嘉道:“主公可将此檄文送于袁绍,以招各诸侯勤王剿贼。”

    陈宫言道:“檄文所说天子密诏在何处?”

    郭嘉轻敲手中折扇但笑不语,程昱道:“天子密诏自在天子心中,董卓在洛阳皇宫横行无忌,欺辱帝君,此为逆臣之道,为帝所不容。莫非公台连此都不知么?”

    陈宫不答,曹操只道:“此去会盟,诸位以为应带多少兵力?”

    “大兄,区区董卓一人,又有众诸侯,以我观之一万兵马即可。”

    陈宫道:“多则三万,少则一万,皆可。”

    “好,妙才整军一万五随时待命,文若就辛苦些,尽快准备好军旅所需物资供给。”

    “回主公,已备下,主公可随时发兵进往洛阳。”

    曹操喜道:“文若实为吾之子房也,如此甚好。”

    议事完毕后众人退下,曹操独留下郭嘉一人。

    “不知主公留下嘉有何要事?”

    “奉孝,你看此去胜算如何?”

    “哈,主公,能得胜者,无非三项要素:天时、地利、人和,主公以为若何?”

    曹操沉吟道:“董卓倒行逆施,人心尽失,天时已去,人和更失,唯占者地利也。”

    “主公所言不差,确是如此。”

    “奉孝语中有未尽之意,操但闻其详。”

    郭嘉伸出一只手掌,摊开白皙修长的五指放在了曹操的眼前。曹操观之,不明其意的看向郭嘉。

    郭嘉收回手笑道:“袁家的号召力加上主公手上这篇檄文必有数名诸侯前来会盟,这前来会盟的数位诸侯,主公能否测其心意?便是袁本初之心意,主公是否能猜度一二?”

    曹操一惊:“奉孝之意……?”

    “五指皆长短不一,何况诸侯之心?为名、为利、为权者不知凡几,心思各异,人和全无。天命不顾,天时不佑,三者又去其一。至于地利,董仲颖有吕奉先为其把守虎牢关,谋士中更有李儒为其效命,诸侯地利不存。三者皆不存,主公以为此去胜算如何?”

    “既是必败,奉孝因何不阻操发兵?”

    “此胜败不过一时,此次会盟,为名、为利、为权,三者之中主公可自选而取,利大于弊,嘉为何要阻?”

    “难道现今就只能放任董卓继续为祸?”

    “哈,主公啊,切莫小看这天下任何一人,即便有朝一日主公觉得必胜之时也不可小觑这天下之人,来日董仲颖之状,主公可引以为戒。”

    “哦?奉孝似已料定董卓的下场了?”

    “嘉不知董卓会被如何设计,却知其必死于非命,朝中士大夫中必有人能出计除去他。”

    “遍观现今朝中,能有此能者,唯一人耳。”

    “主公英明,此非我等应涉之事,主公只需将注意力放在会盟之中便好。据嘉所知,荀攸此次必会出现在袁绍的队伍之中。其他诸侯手中亦不乏一时英杰,主公当慎观之。”

    曹操意会:“那奉孝此次可随军?”

    郭嘉本想拒绝,但一想到几个著名的场景以及人物便点头道:“此次嘉随主公同行,不过嘉身体素来薄弱,届时还请主公多些体谅。”

    曹操默然一瞬,抽了下嘴角道:“奉孝有想做之事只管去做,操绝不干涉。”

    郭嘉一鞠到底:“谢主公体谅。”

    很快收到袁绍邀请以及附带郭嘉所写的那纸檄文的诸侯都做出了响应,各自囤积兵马会盟与洛阳附近。

    与会者,共十八路诸侯:

    第一镇: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字公路。

    第二镇:冀州刺史韩馥,字文杰。

    第三镇:兖州刺史刘岱,字公山。

    第四镇:豫州刺史孔疲止鳌

    第五镇:河内郡太守王匡,字公节。

    第六镇:陈郡太守张邈,字孟卓。

    第七镇:东郡太守桥瑁,字元伟。

    第八镇:山阳太守袁遗,字伯业。

    第九镇:济北相鲍信,字允诚。

    第十镇:北海太守孔融。

    第十一镇:广陵太守张超。

    第十二镇:徐州刺史陶谦。

    第十三镇:西凉太守马腾。

    第十四镇:北平太守公孙瓒。

    第十五镇:上党太守张杨。

    第十六镇: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字文台。

    第十七镇:祁乡侯渤海太守袁绍,字本初。

    第十八镇:西园八校尉之一,曹操,字孟德。

    其中第六镇陈郡太守张邈暗中已归入曹操麾下,此时奉其令独出一军前来与之会盟。

    十八路诸侯举袁绍袁本初为此次会盟盟主,在袁绍读完盟誓后,十八人歃血言灭董卓保大汉江山。

    十八路诸侯歃血之后则开了宴席,以续会盟之情,而此时郭嘉则在会盟驻扎之地随意乱走。

    “数时不见,奉孝依然如此悠闲自在,真是使人羡慕异常啊。”

    郭嘉闻得身后戏谑之声转过身来回道:“在悠闲自在也不必的公达身在名门帐下,前途无量啊。”

    荀攸走上前去一拍郭嘉肩膀:“名门帐下?前途无量?此话从你口中说出,总觉非是赞语。”

    “哈,公达敏锐一如往昔,嘉心中甚慰。”

    “一见面就损我,亏我还时时惦念于你,真是浪费感情啊。”

    “哎呀,公达既然惦念于我,何故还在外流连忘返不愿归来?”

    荀攸脸皮一抽扶额道:“见奉孝不羁依旧,我心甚喜。”说此话时,荀攸眼中真的闪过一丝庆幸。

    郭嘉见到这丝庆幸,眼中浮起了暖意:“公达既然心中喜乐,何不早归?”

    荀攸挑了挑眉:“即便袁公非明主,奉孝又何以知之攸会入曹操帐下?”